首页校友风采
张蔚茜
2019.12.06

从品牌老兵到公募基金副总,FMBA助力职业转型


这是我第三次站在台前和大家分享我与项目的渊源和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首先我想稍微讲述一下前两次分享提炼过后的内容,再与你们说道自2012年入学到现在的六年时间内,项目内、与同学和校友之间碰撞出来的一些温暖瞬间。

第一次分享的主题是清华-香港中大FMBA项目如何协助我转型。

我上一份工作是在PICC(中国人保)做品牌宣传,从业13年算得上公司内相对资深的宣传干部了。有一句话指出:一个人可能不清楚他所求,但他一定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对此我特别认同。工作到某个阶段时我开始发自内心希望能够改变现状,尤其身处体制内十多年,对市场化的忧惧与日俱增,我扪心自问:我能拿什么武装自己?

而万分幸运的,我在2012年选择入读清华经管FMBA项目,利用项目所提供系统而完整的金融和管理学课程,帮助我在金融知识体系上完全的武装了自己。

我特别佩服的是这个项目当中老师的顶尖水平,大道至简,深入浅出。我是一个纯文科生,数学一直是弱项。但是第一门课一进来就遇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那门课我得了A-,虽然不是满分,但我当时学那门课真的有学到自己头顶冒烟的那种感觉,就是那种兴奋感。那门课让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会不一样,你会相信人生是也均值回归的,你会相信很多的小概率事件它真的是可能会出现在一些极值的。这是清华从学习的方面对我的改变。

乃至2015年股灾以后我跳槽到公募基金行业,也是凭借我们FMBA项目的学历背景去领导我手底下数位国内外顶尖高校、金融专业出身的员工。

第二次分享我重点描述了FMBA项目的气质

——有态度、有高度、有温度。

何谓态度?我们项目的态度源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香港中文大学的博文约礼,以及名师曹远征教授所总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这些精神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人生态度。

在此我补充一下:香港中文大学原身为1949年由钱穆先生所创办的新亚学院,在香港大量引进西方新思潮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钱穆先生与港中大于保存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成就卓然,因此我对香港中文大学的这张文凭也十分珍视。

另外如前所述,这是一个有高度的项目——高度来自项目将整个金融行业进行了系统化梳理,课程设置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适时而全面的将最前沿技术于传统领域中的应用在课程中进行补充。

而我们项目的温度则体现在FMBA的“F”字当中,它不光代指金融,更可以解读为Family(家庭)。转岗以后工作中有一大部分是与校友合作的业务,虽然进入基金行业的时间尚短,但是在我们项目校友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项目的两点体会。

其一,且不提各位颇负盛名的教授和讲师,只说同学们能够经过笔试面试、愿意花费数十万投资并提升自己,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和思想觉悟层次可想而知。

而身处项目当中,与同学不断进行思想的碰撞、相互分享从业经验、不遗余力彼此帮扶和解惑,这些精神层面的鼓舞,远比物质层面的收获要来的有价值。

其二,如同今年当行业寒冬来临,FMBA项目的同学除了相互陪伴、共度时艰之外,还会在这时主动站出来问一声:你看看是否有需要的资源我可以提供给你?

我很感激在项目中收获了这些珍贵的情谊,实际上,在加入这个项目以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再是“我”,而是“我们”。